《交通建設(shè)報》:老書記的防疫故事
“您一定要幫我們這個忙,不能眼看著我們生活沒保障呀。”
“稍等一會,我馬上過去接您!”
這個喉嚨沙啞、聲音急促的人,正是天航局“天羚”船黨支部書記朱建輝。
今年48歲的朱建輝,擔(dān)任船舶書記已經(jīng)10余年了,常年海上漂泊的日子讓他的雙鬢摻雜了許多白發(fā),大家都喜歡叫他“老書記”。
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沙特蔓延,“天羚”船所在的天航局沙特吉贊經(jīng)濟城人工島項目也受到嚴(yán)重影響。朱建輝知道,船舶作業(yè)空間相對封閉,一旦病毒被攜帶上船,全員都不能幸免。為此,他從一開始就提出了“嚴(yán)防死守,筑牢船舶防疫銅墻鐵壁?!钡目谔??!耙欢ㄒ獓?yán)格控制人員上船,除了必要的食物供給,整條船必須做到‘與世隔絕’。”這是朱建輝當(dāng)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。
疫情來襲,導(dǎo)致沙特當(dāng)?shù)馗鞔蟪小⒌赇佅嗬^停業(yè),“天羚”船的食物補給被迫中斷。朱建輝每天電話打個不停,經(jīng)過多方協(xié)調(diào),當(dāng)?shù)卣K于同意點對點給“天羚”船配送生活補給物資。
此時的人工島工地,地表溫度超過50度。由于補給配送人員第一次來人工島送貨,異常復(fù)雜的環(huán)境和道路很快讓他們迷了路,不時打來電話詢問,“你們船舶在哪兒?你們發(fā)來的定位我這怎么顯示在紅海里面?”為了盡快拿到補給物資,朱建輝一大早就帶領(lǐng)員工下船登島迎接,他們足足尋找了2個半小時,步行10多公里,終于和補給人員碰上頭,而此時朱建輝的衣服早已經(jīng)被汗水浸透,但他還是開心地掏出對講機向同伴喊了一聲,“找到了!”大家的食物供給有了保障,朱建輝心里比誰都高興。
可是很快,朱建輝又陷入了困局。由于沙特當(dāng)?shù)夭簧a(chǎn)蔬菜,平時大家吃的蔬菜幾乎全部靠進口,價格高是一方面,疫情期間就愈發(fā)難采購了,這讓朱建輝犯了難。 “船員們每天頂著高溫辛苦作業(yè),如果每天連新鮮蔬菜都保證不了,這可不行!”朱建輝暗暗跟自己較上了勁,“買不到,能不能自己種植蔬菜?”他的腦海中閃出這個念頭。
說干就干,朱建輝和大廚一起上網(wǎng)查閱資料,學(xué)習(xí)綠豆芽的培植技術(shù)?!跋茸寙T工吃上新鮮的綠豆芽,補充體內(nèi)所需的維生素。”朱建輝不停念叨著。他還巧妙地將純凈水桶做成了種植容器,并帶領(lǐng)兩位船員在附近尋找適合種植蔬菜的土壤。一切就緒,第二天,朱建輝組織大家開始了蔬菜種植,挖坑、播種、澆水……一系列操作下來,大家已經(jīng)滿頭大汗?!皶簳r先試種這7盆蔬菜吧,如果效果好,我們再大面積推廣?!敝旖ㄝx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,已經(jīng)開始幻想大家吃上蔬菜的幸福情景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船員們自己種植的蔬菜一天天長了起來。四個多月后,第一批小嫩苗變成了一大片綠油油的菜葉,朱建輝邊收割著菜葉,邊笑呵呵的喊道,“今晚加餐,新鮮蔬菜,純天然無污染哦?!辈簧偃藝^過來,討論著下一步的種植計劃。
如今,沙特吉贊經(jīng)濟城人工島項目已進入了攻堅階段,“天羚”船全員斗志不減,施工產(chǎn)量屢創(chuàng)新高?!按蠹邑?fù)責(zé)干好活兒,老書記的‘菜園子’一定能讓大伙兒吃好飯!”“天羚”船船長陳傳永打趣道。